为何多数区块链项目都会注册一个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

IP归属:

大家平时可以看到基本上所有的区块链项目背后运营的主体都是基金会。那是不是每个区块链项目都需要注册一个非盈利性的基金会呢,以基金会为运营主体有什么好处?

为何多数区块链项目都会注册一个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配图(1)

最近帮朋友办理新加坡基金会,看到有很多人对这些问题还不清楚,所以将这些问题整理出来。

首先,经营一个区块链项目并不强制规定要注册一个非盈利性的基金会。但是,基于区块链项目的特殊性——许多区块链项目会进行ICO,ICO不像传统的IPO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调查、审计,证监会和联交所的多重审批最后才能成功发行,因此造成市面上出现众多的传销币、空气币,而使用非盈利性的基金会,会有律师和会计参与运行,律师与会计会监督基金会的运作,披露相关信息,确保基金会运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所以基金会具备一定的公信力,为ICO的发行增信,所以众多区块链项目方会注册成立一个非盈利性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

其次注册非盈利基金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的规避法律政策风险。去年94之后,国内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参与ICO。而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规定成立的非盈利性资产集合体,从这个本质上来说,基金会不属于被禁止的范围,所以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方式。

并且基金会无董事法人,一旦项目出了问题,不会有无限责任连带承担风险,此外,非盈利性的基金会还可以免去税收,起到避税作用。

目前区块链运作方一般会选择在瑞士、新加坡、开曼群岛、巴拿马、塞舌尔、毛里求斯这些对ICO政策友好的国家或地区注册基金会。国内的项目一般会选择新加坡作为基金会注册地,原因是新加坡比较靠近中国,办理事务较为方便。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政治和经济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上月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推出一系列计划来支持区块链金融行业,并且新加坡政府规定区块链项目可在新加坡会计与企业发展局(ACRA)登记管理获得合法项目。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新加坡成了国内区块链项目成立基金会的最佳注册地。目前国内的知名项目量子链波场BTM/" target="_blank"">比原链唯链等都在新加坡注册了基金会。

为何多数区块链项目都会注册一个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配图(2)

对于区块链项目来说,除了ICO之后,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上交易所。目前主流的交易所对于上币的项目都会要求出具相关的法律文件证明项目运营的合法性,因为一旦被监管局查到,除了项目方,交易所也会受到连带责任。

以新加坡基金会为例,一般涉及到的法律合规文件有以下几个:

Token非证券性质证明法律意见书,数字货币交易所,是不允许有期货、证券性质的活动的,所以需要发币方证明所发代币,不具有期货、证券类性质。

白皮书法律合规律师意见书,需要出具中英文版本的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审批,证明项目合法合规,不触及或违反任何现行新加坡监管条例。

私募条款,根据新加坡条例要求,出具项目发行Token的方式筹集资金的私募条款。

公募条款、网站公示以及免责申明,根据新加坡条例要求,出具项目发行Token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公募条款,向外披露网站信息及相关的免责声明。

为何多数区块链项目都会注册一个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配图(3)

最主要的就是这四个法律文件,这四个文件也并不是都需要的。其中第一个文件最重要,基本上有合法牌照的交易所都需要出具,其他法律文件可以根据目标交易所的具体要求进行办理。办理时最好选择行业排名前十的律所,否则有些交易所可能不承认小律所开局的文件,最好还是咨询目标上币的交易所是否认可某一律所开局的法律文件。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见朕骑技时刻
收藏
举报
见朕骑技时刻
累计发布内容1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见朕骑技时刻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2344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2898.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