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币安对“红杉资本(SCC)起诉赵长鹏”作出官方回应:由于红杉资本获取信息方式不当且涉嫌滥用程序,经双方法律代表于2018年4月出席听证会后,香港高等法院现已驳回红杉资本的诉求。在此基础上,SCC被责令支付赵先生的法律诉讼费用。
赵长鹏还否认了SCC关于目前争议的所有指控。同时由于双方之间争议的实质性问题需要进行保密的仲裁程序,赵长鹏将不会就此事发表进一步的评论。
另外,红杉对币安的起诉在昨天(25日)就已经被媒体曝光了,而有趣的是赵长鹏在25日晚些时候在twitter上发了一段话,疑似借比特币的白皮书,“暗讽”红杉当年根本没有魄力投资币安这样的公司:
比特币。会有任何一家理性的风投基金投资一个“由一个不知名的单一创始人创造的、计划一年之内就退出、白皮书文件只有9页,多数还是数学符号、没有市场推广计划/预算、还准备在10年内把市值做到2000亿美元往上”的项目?
我们这群凡人就是这样做了,而且我们做到了。
赵长鹏在“借古讽今”后补充道:
当然,我不是说叫大家都去特意找这样的项目去投。但这显示了群众的力量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而所谓的专家和纯利益导向的投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赵长鹏亲自手撕红杉是为何,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来捋一捋。
2017年8月,红杉想投资币安,以币安约8000万美元的估值来买币安近11%的股份。
可是,当时恰逢数字货币价格一路飙涨,币安认为红杉对币安的估值太低,所以一直没谈妥。
直至2017年12月14日,一路上涨的比特币突破了2万美元!同时,双方谈判宣告破裂,赵长鹏团队明确告诉红杉资本,币安的现有股东认为红杉的提议报价低估了该交易所的价值。
也是这时,“第三者”登场。IDG资本愿意向币安注入两轮资金,对其估值分别高达4亿美元和10亿美元,这个估值远高于此前红杉对币安的估值8000万美元。
所以,币安与IDG开始了谈判。
这时,红杉知道这消息就不爽了!于是起诉币安!认为赵长鹏在已经签署了TS后还与IDG谈判违背了双方曾经签署的排他协议。
而最终结果是红杉起诉失败。
法律与协议纠纷其实只是表面,红杉与币安的战争就是利益的拉据战,买卖只考虑利益,更讲究双方的心甘情愿。
当初,红杉不愿意提价而错过了这场买卖,后来大概是心有不甘,所以去责怪对方找到更好的买家。
这不是在闹笑话吗?
都是成年人了,“分手”应该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