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折戟、助贷依赖与监管加压,哈银消费金融新董事长如何稳舵?

IP归属:北京

文章AI导读

一键萃取文章精髓,核心观点即刻呈现

空缺近一年后,市场消息称哈银消费金融将迎来新董事长。今年上半年,哈银消费金融看似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资产总额突破25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9%,累计授信客户超2540万,累计放贷规模突破3300亿元。

但这份业绩背后,却是这家曾打破“开业必亏损”魔咒的“消金黑马”陷入困境的现实:过度依赖助贷模式,自营业务折戟,合规红灯频亮领罚单,董事长职位空缺超十个月。

从开业即盈利的风光,到规模与风险失衡的险境,暗藏的一系列问题,不仅正侵蚀哈银消费金融的长期竞争力,也反映了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行业竞争与监管趋严下的生存焦虑。

“虚火”很旺?

10月27日,「金融人事mini」称,哈银消费金融新董事长人选为哈尔滨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大连分行行长孙升学,拟兼任哈银消费金融董事长。

从经营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哈银消费金融呈现“规模扩张、营收增长”的态势,但细究数据细节,结构性矛盾已凸显。

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哈银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达254.18亿元,较年初增长10.49亿元,增幅为4.3%;贷款余额236.71亿元,较年初增长11.04亿元,增幅为4.89%。

2024年上半年,哈银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为214.8亿元,贷款余额为204.74亿元,一年间资产规模增长18.33%,贷款余额增长15.61%,保持了稳定扩张节奏。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长高度依赖外部合作渠道。截至2025年6月,哈银消费金融累计发放消费贷款突破330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28.23%,但其在黑龙江省内的投放仅85亿元,占累计放贷规模的比例不足2.6%。这可能也从侧面反映出,哈银消费金融的业务布局比较依赖外部助贷平台的全国性获客,有些欠缺自主构建的区域服务能力。

在营业收入与客户数方面,哈银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9亿元增长1.33亿元,增幅为19.28%;累计授信客户数超2540万人,较2024年末的2400万人增加140万人。

不过,哈银消费金融未披露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与不良贷款率数据。参考其2024年全年业绩,哈银消费金融的营收为13.99亿元、净利润1.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6%、11.03%。净利润增速已低于营收增速,反映出哈银消费金融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弱,即营收增长依赖规模扩张,而非盈利效率提升。如果这一趋势在上半年延续,其净利润增速将面临进一步放缓的压力。

从经营模式来看,哈银消费金融主要是依靠外部流量的规模扩张。这种模式在初期能快速起量,但随着监管趋严与流量成本上升,其弊端会逐步显现。

9月30日,哈银消费金融公布了68家合作机构名单,包含约20家平台运营机构(助贷机构)。从助贷合作方构成看,涵盖互联网大厂系与头部助贷平台,例如美团系的重庆两心金诚科技、携程系的重庆金程信息科技、杭州阿里云智能科技、上海哈啰普惠科技等,以及小赢科技、桔子数科、微财科技、数禾科技、百融云创等头部助贷平台关联公司均在列。

这种全面合作的背后,是哈银消费金融对助贷平台的深度依赖。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哈银消费金融的自营产品包括线上消费信贷产品“哈哈贷”与线下消费信贷产品“开心贷”,额度为20万元以下,利率均为10.8%-24%。同时,哈银消费金融还与度小满、美团、360合作,提供“有钱花”、“美团生活费”、“360借条”等放贷产品。

在“助贷新规”正式实施之前,对于24%-36%的高息资产,通常助贷平台掌控获客、风控初筛、场景嵌入等核心环节,而消费金融公司则基本只承担“资金提供方”角色。哈银消费金融面临资产荒时就曾采用这一做法。

2024年1月,据「蓝鲸财经」报道,“明面上只可以做24%以下的业务,确实他们自营只做24%以内,而24%以上的业务哈银消金之前会带着资金流量,去找一个类似于助贷的三方机构,让第三方给哈银消金兜底,哈银消金在确定可以对这部分用户做高定价资产也能回本的前提下,在第三方那边放24%以上的贷款,消金机构应该可以挣到8%-8.5%的利润,也有可能更多。”

这种“以高息换规模”的模式,虽短期能拉动营收,却为资产质量埋下隐患,且与监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要求背道而驰。

此外,哈银消费金融对第二大股东度小满也极其依赖。哈银消费金融2024年报显示,公司由15个业务部分组成,其中包含“小满业务部”。7月24日,据「新黄河·大鱼财经」报道,度小满是哈银消费金融的核心助贷合作方之一,也是其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渠道之一。“近一年,哈银消费金融业务规模增长主要依赖表外业务。目前,哈银消费金融的表内外合计管理资产在310亿元左右,表内资产约235亿元,但其中自营业务占比非常少。”

因此,与助贷业务“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银消费金融的自营业务历经多次尝试仍没有形成规模,成为其经营模式的最大“短板”。

回溯哈银消费金融自营业务的发展历程,2021年曾是重要转折点:当年完成自营产品体系升级,推出“哈哈贷”全新品牌,同步上线新版APP“哈银消金”等自营渠道,并对线下产品进行整合升级,推出“开心贷”,试图构建“自主获客、自主风控”的自营体系。

但据媒体报道,这一尝试由于风控体系建设滞后,无法有效识别用户风险,叠加内部管理问题,自营业务发展并不顺利。至2022年底,由于核心团队大量流失,哈银消费金融不得不再次向助贷平台倾斜。

自营业务薄弱,可能使哈银消费金融丧失“自主定价、自主风控、自主获客”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在助贷模式下,消金公司需向合作平台支付高额渠道费、获客费,或导致营收增长难以有效转化为利润增长,且需承担合作方转嫁的部分风险。另一方面,自营业务的缺失,使消金公司难以通过差异化产品服务高净值客户,或只能在“高风险、低收益”的助贷资产中挣扎。

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简称“助贷新规”),以“规范合作、严控成本、强化风控、保护消保”为核心,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名单混乱、成本不透明、风控外包、消保缺位”等顽疾。而哈银消费金融作为过度依赖助贷模式、合规历史存瑕、风控能力薄弱的腰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新规落地或将对其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合规管理等产生较大冲击。

例如,助贷新规最核心的约束之一是严控综合融资成本,要求将增信服务费、担保费、咨询费等全部计入借款人综合成本,且需符合“年化利率不超24%”的司法保护上限,严禁通过“拆分费用、捆绑会员”等方式变相抬高利率。新规落地后,哈银消费金融的高息业务必须彻底整改,要么将综合利率降至24%以内(或导致利润大幅缩水),要么直接终止业务(或导致资产规模收缩)。

合规与治理危局

纵观哈银消费金融八年的发展历程,从“依托股东优势破局”到“陷入路径依赖停滞”,其早期成功未能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反而因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导致自主发展能力丧失。

2017年1月,哈银消费金融由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凭借首款面向出租车驾驶员的“消费的士”产品,开业仅2个月便实现152万元净利润,打破了当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必亏损”的行业魔咒。

哈银消费金融“首战告捷”的核心,在于依托母公司哈尔滨银行在小额信贷领域的积累。哈尔滨银行自2004年起深耕小额信贷业务,2017年中报显示其小额信贷占客户贷款总额的80.4%,利息收入占客户贷款利息的70.2%,为哈银消费金融提供了初期的客户基础与风控经验。截至2018年底,在全国城商行系消金公司中,哈银消费金融的管理资产规模、贷款增速、贷款增量均排名第一。

2019年,哈银消费金融迎来关键转折点。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斥资4.5亿元入股,其注册资本金从10.5亿元增至15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哈银消费金融共有7家股东,哈尔滨银行持股53%,度小满持股30%,另外上海斯特福德置业、苏州同程软件、北京博升优势科技、黑龙江赛格国际贸易、黑龙江信达拍卖分别持股6.33%、5%、3.33%、1.67%、0.67%。

理论上来说,度小满带来的技术与场景,本应助力哈银消费金融构建自主数字化能力,但实际不仅是自营业务发展严重受阻,还频发合规问题,并已多次被监管点名或处罚。

2024年8月,哈银消费金融因“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未在借款合同中向借款人披露合作类产品的年化综合资金成本、咨询投诉渠道等信息”,被罚款30万元。对此,哈银消费金融称“已在2023年边查边改并完成了相应的整改工作”。

2023年5月,哈银消费金融又因“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开出58万元罚单。尽管彼时哈银消费金融声称“已完成整改工作”,但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期仍有不少用户反映征信混乱问题。

例如,有用户在还清贷款并注销账户后,征信报告中仍显示有哈银消费金融的贷款记录与授信余额;另有用户反映,未使用过哈银消费金融产品却被查询征信或添加授信记录。这些情况暴露出哈银消费金融在征信数据采集、报送、更新环节存在严重漏洞。

更早之前的2022年7月,哈银消费金融还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监管罚单之外,消费者投诉数据更直观反映哈银消费金融的合规乱象。截至2025年10月28日,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哈银消费金融累计投诉量达3017条,投诉内容集中于“暴力催收、高额利息、高额担保费、征信管理混乱”等方面。

助贷新规要求“与合法征信机构合作”,而哈银消费金融此前曾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被处罚。新规落地之后,哈银消费金融必须与持牌征信机构建立合规合作,这可能会导致数据获取成本上升,或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

哈银消费金融当前面临的风险之一,还来自于公司治理层面。原董事长周杰(哈尔滨银行原副行长)于2024年12月30日辞任,在经历近一年的空缺后,市场消息称公司将迎来新董事长。

据「金融人事mini」消息,哈银消费金融的董事长人选已确定,依旧来自第一大股东,哈尔滨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大连分行行长孙升学,拟兼任哈银消费金融董事长。

周杰在哈尔滨银行体系内任职近30年,曾任哈尔滨银行行长助理,2020年2月成为哈银消费金融董事长,主导了哈银消费金融构建自营体系与度小满入股后的协同整合。在周杰辞任后,哈银消费金融董事长由总经理谢云立代为履职,但其集中于电商与市场领域的背景履历被认为可能难以支撑公司战略决策需求。

公开信息显示,孙升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在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任职多年。2015年8月,孙升学加入哈尔滨银行,此后担任信用卡中心高级经理、总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小微金融部(小额信贷研发中心)总经理兼移动金融部总经理、理债业务总部常务副总裁等职。2023年7月,孙升学升任哈尔滨银行首席风险官;2023年11月起兼任大连分行行长;2025年6月27日,哈尔滨银行聘任三位行长助理,孙升学为其中之一(目前相关任职资格仍待监管核准)。

哈银消费金融的控股股东哈尔滨银行则陷入不良率高企、资本充足率下滑、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为9.15亿元,同比增幅19.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98亿元,上年同期为338.79亿元。

同期,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83%,虽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但显著高于2025年二季度末城商行1.76%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5.64%,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6月末,哈尔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2%、12.23%、13.47%,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16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与哈银消费金融共发生授信类关联交易26笔,其中重大关联交易6笔,发生额12亿元,统一交易协议项下交易20笔,发生额48.3亿元,余额56亿元,均为同业借款业务。截至6月末,哈银消费金融的业务余额占哈尔滨银行2025年一季度资本净额的7.96%。

结语

从2017年开业即盈利的“消金黑马”,到2025年累计放贷3300亿却深陷助贷依赖、自营折戟、合规问题频发的困局,哈银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折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侧重规模而忽视质量与自营的发展问题。

在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新任董事长孙升学可能需解决三大问题:提升自营业务能力、压缩表外助贷、加强合规。唯有回归“自主获客、自主风控、合规经营”,才能重拾发展动能。(图源:哈银消金官网、黑猫平台等)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商业范儿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912476/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6279.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