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丁禹 编|孟帅
三个月前,“果链巨头”歌尔股份曾“豪横”宣布一笔百亿收购计划,但如今这一收购却正式告吹。
10月17日,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7月23日宣布的拟以104亿港元收购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一事。
对于终止筹划上述股权收购事项,歌尔股份解释称,因交易双方未能就交易相关的关键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故决定终止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
据悉,歌尔股份和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都被列为“果链企业”。此前,歌尔股份本寄希望于通过收购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进一步巩固并提升自身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三年前,因生产问题不幸丢失苹果公司耳机大单后,歌尔股份一度在利润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2022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甚至暴跌近六成,业绩遭遇重创。
而此次收购计划的终止,意味着歌尔股份在提升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进程或将面临进一步延迟。
此次收购终止公告发布当天(10月17日),歌尔股份的股价下跌5.08%。紧接着,10月20日,歌尔股份的股价再度下滑2.53%。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的《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上,歌尔股份创始人姜滨曾携家族以575亿元的巨额身家傲然位列榜单第68位,并一举荣登山东首富宝座(按公司所在地标准计)。
然而,在今年的《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上,姜滨家族的财富已大幅缩水至274.5亿元,较巅峰时期减少了约300亿元之多。
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歌尔股份百亿收购告吹
10月17日晚,歌尔股份发布《关于终止筹划股权收购事项的提示性公告》。
歌尔股份方面表示,公司在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期间,积极推进项目,有序开展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相关工作,并与交易对方进行了多轮积极的沟通与协商。
然而,因交易双方未能就交易相关的关键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经歌尔股份审慎研究并与交易对方友好协商,决定终止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
歌尔股份强调,前述决定是公司与交易对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交易各方均无需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
歌尔股份还表示,本次终止筹划股权收购事项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据天眼查信息,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而歌尔股份最为人所熟知的标签,无疑是作为苹果供应链中的声学巨头。
据悉,从早年买iPhone免费送的EarPods,到近年来引领TWS耳机市场的AirPods系列,这些风靡全球的明星产品背后,都有歌尔股份的深度参与。
如今,歌尔股份的主营业务囊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三大板块,其在声学、光学、微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内更是具有创新性竞争优势。
歌尔股份在7月发布的《关于筹划股权收购事项的提示性公告》提到,此次拟终止收购的两家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内具有行业领先的竞争力,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精细化表面处理等相关领域内具有深厚的核心技术积累,在精密结构件领域与行业领先客户长期合作,具有可观的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且与公司现有的精密结构件业务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
另据苹果官网2019年4月发布的题为《Apple新获多家供应商承诺,将超额实现清洁能源目标》的文章,在其新近作出清洁能源承诺的供应商名单中,米亚精密科技与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和鸿海精密等知名企业一同被列为“果链企业”。
对于此前斥资104亿港元的这笔收购计划,歌尔股份认为,公司可以获取优质资产并进一步提升垂直整合能力,有利于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内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深化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推动公司主营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果链危机”余痛未消,三年仍未完全恢复“元气”
近年来,歌尔股份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2年,公司营收以高达34.1%的同比增长率强势突破千亿大关,但此后便进入了增长瓶颈期,近年来营收规模始终在千亿左右徘徊,未能实现进一步突破。
而在盈利端,歌尔股份的归母净利润表现同样起伏不定。2021年,公司以42.7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创下历史最佳成绩,但次年这一指标便大幅下滑59.08%骤降至17.49亿元。
去年,歌尔股份的业绩整体有所回暖,营收同比增长2.41%至1009.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回升144.93%至26.65亿元,基本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
不过,进入2025年后,歌尔股份的业绩再次出现波动。据最新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录得营收375.49亿元,同比下降7.02%,为2022年以来的同期最差表现。
利润方面,虽然歌尔股份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15.65%,达到14.17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却下降12.72%至10.33亿元。
一直以来,歌尔股份始终坚持客户导向和大客户战略。财报显示,2024年,歌尔股份前5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达894.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8.57%。其中,前3大客户的占比分别达到31.96%、28.1%和19.55%。
尽管大客户战略使得歌尔股份能够充分发挥客户资源优势,实现与国际一流客户的合作共赢、共同成长,也缔造了歌尔股份的千亿神话,但这一战略带来的客户集中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对此,歌尔股份在财报中也坦诚表示,“如果主要客户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企业经营活动出现波动,或者客户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则有可能为公司业务带来相应的波动和风险。”
事实上,三年前,歌尔股份就曾饱尝过这一经营风险的痛楚。时间回拨至2022年11月8日,歌尔股份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同年12月,歌尔股份在《2022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表示,受该事项影响,公司直接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约20至24亿元,对2022年度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经调整后的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7.10至21.37亿元,同比降低50%至60%。
后续歌尔股份公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营收同比减少14.58%至258.81亿元,归母净利润暴跌59.08%至17.49亿元,为当年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分析师郭明錤曾在2022年11月表示,当年歌尔股份暂停生产的产品可能是苹果的AirPods Pro 2耳机,暂停生产较可能是因为生产问题,而非需求问题;且为填补生产缺口,苹果第一供应商立讯精密已扩产并取得所有AirPods Pro 2订单,成为AirPods Pro 2独家组装厂商。
歌尔股份也在2022年财报中承认,这款智能声学整机新产品项目是生产过程中出现波动。针对此事,公司已充分反思和吸取相关经验教训,并对相关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整改。
幸运的是,歌尔股份并未因此事被苹果彻底踢出“果链”。2023年2月,分析师郭明錤表示,歌尔预计将恢复AirPods Pro 2生产,有助重拾营收与利润动能;且歌尔AirPods 2、AirPods 3与其他零部件订单已确定不受影响;同时,歌尔已接获HomePod mini 2 NPI与组装订单,预计在2H24大量出货。
不过,从近来的盈利情况来看,歌尔股份目前似乎仍没能从3年前的“果链危机”中彻底走出。此外,今年上半年,歌尔股份智能声学整机的收入同比减少34.92%。
押注精密零组件业务,歌尔股份“另寻出路”
事实上,自三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后,歌尔股份便积极谋求变革,着力调整自身业务结构。
从营收结构来看,近年来,歌尔股份旗下的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三大主营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占歌尔股份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8.73%、24.67%、24.54%、26.05%和22.17%。
同期,智能硬件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1.94%、60.14%、59.56%、56.66%和54.17%;精密零组件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7.69%、13.35%、13.18%、14.91%和20.25%。
从前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精密零组件业务在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的体量依旧最小,但自2022年起,其营收占比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这一现象表明,公司或许有意将精密零组件业务培育为新的增长引擎,进而打造下一条增长曲线。
除了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外,精密零组件业务相对较高的毛利率,或也是驱动公司大力发展该业务的重要因素。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业务的毛利率为23.49%,远超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9.93%和智能硬件业务的11.51%。
这也就不难理解,歌尔股份此前为何有意斥资104亿港元收购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
若收购完成,凭借标的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内领先的竞争力,歌尔股份或可加速精密零组件业务的成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公司现有的大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格局。
雷达财经通过财报了解到,歌尔股份的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于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产品方向。
而该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触觉器件(马达)、无线充电器件、天线、VR/MR光学器件及模组、AR光学器件、微纳光学器件、3D结构光模组、AR HUD模组、MEMS声学传感器、其他MEMS传感器、微系统模组、精密结构件等。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AI智能眼镜、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终端产品中。
上半年,歌尔股份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板块中个别项目受产品迭代周期的影响营收有所下降。在该业务板块业绩暂时受挫的背景下,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AI智能眼镜、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均进展顺利。
公开报道显示,作为全球VR/AR行业中的先行者之一,歌尔股份自2012年开始VR领域内的研发工作,2016年进入AR领域,同全球知名客户一起完成了多款明星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上市。
在2023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ISEAT)上,歌尔发布了XR业内首个一站式音频解决方案。
一个月后,歌尔股份又联合米哈游、众源资本等投资万有引力公司,助其开发XR专用协处理芯片。
2024年年初,歌尔宣布其联合高通公司推出了基于骁龙XR2 Gen 2平台和骁龙XR2+ Gen 2平台的下一代混合现实(MR)参考设计,且该设计集成了歌尔自研的新一代3P Pancake镜头。
今年6月,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以1999元起售价直面Meta Ray-Ban竞争。对于这款产品,去年末有市场消息称,该产品由歌尔股份代工,当时雷军对这款产品的出货量预期“在三十万台往上”。
尽管歌尔股份近来为拓宽业务边界、加深产业布局铺垫良久,且其精密零组件业务也显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但此次百亿收购案的终止,仍让市场对公司后续发展心存疑虑。未来,歌尔股份能否坚守既定发力方向,彻底走出业绩阴霾,仍需时间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