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加速转型与监管趋严的双重背景下,交通银行的表现却堪忧。今年二季度,超千万元罚金使其成为六大国有银行中的“罚单王”,频发的合规问题暴露出严重的内控漏洞。
虽然交通银行在资产规模扩张上高歌猛进,但多项经营数据却尽显疲态。净息差长期垫底、业务结构失衡、资产质量承压、中间业务失速、资本内生不足等问题,使新行长上任首年即面临严峻的“压力测试”。
罚金领跑六大行
企业预警通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的罚单总数量为215张,罚没金额4626.62万元。
其中,交通银行以34张罚单、1002.68万元罚金的“成绩”,在六大国有银行中罚金排名第一。
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同期其他大行,也延续了交通银行近年来合规风险高发的态势。具体来看,从4月至6月,交通银行连续三个月收到百万级罚单。
4月11日,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因“授信管理不尽职、未按规定报送突发事件信息”,被监管部门罚款230万元。同时,张慧、俞兴华等9名相关负责人被处以警告,并处罚款6-10万元不等;万翔宇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
5月19日,交通银行莆田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款125万元。同时,时任交通银行莆田分行主办客户经理安悦柠因“项目贷款管理不到位”被警告。
6月13日,交通银行厦门分行因“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固定资产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被罚款12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9266元;同时对责任人员林德全警告并罚款5万元。
6月17日,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未按规定落实网络安全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落实数据安全相关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被警告并处116万元罚款。同时,时任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王某禄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负有责任,被罚款1.5万元。
除了百万级的大额罚单,小额罚单也不少。例如,5月20日,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因“浮利分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50万元罚款。5月9日,交通银行九江分行因“贷款调查不到位”,被处以罚款30万元,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彭强给予警告并罚款6万元,对熊琛给予警告。
进一步分析来看,交通银行分支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贷款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攀升,侵蚀资产质量;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引发客户信息泄露,损害客户利益,引发信任危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洗钱等违法活动的通道,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处罚。长期来看,合规风险的积聚将逐步削弱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业务拓展受限。
这些违规行为的背后,反映出交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系统性缺陷。
一方面,内控流程执行不力。尽管银行制定了多项合规制度,但执行层面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分支机构对制度的敬畏度不足,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例如,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管理违规,反映出在系统建设与员工合规培训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考核机制失衡是重要诱因。基层行过度强调业务规模与利润指标,将存款、贷款增量作为核心考核项,导致员工为完成任务“铤而走险”,放松合规要求。例如,浮利分费、违规授信等行为,多与“冲业绩”直接相关。
实际上,交通银行的罚单并非偶发,而是呈现出持续性、常态化特征。据交通银行4月2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交通银行及其境内分支机构、主要子公司遭境内监管部门处以单笔金额10万元以上的罚款共计202笔,涉及的罚没金额总计约18044.16万元,占交通银行2024年度利润总额的0.17%,占2024年末净资产的0.02%。
这种“罚而不改”的循环,也暴露了交通银行在合规管理上多停留在事后处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事前防范与事中监控机制。而频繁被处罚,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是财务负担加重,大额罚单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利润,影响了盈利能力。其次是市场形象受损,频繁的处罚可能削弱投资者和客户对银行的信任,进而影响其市场份额和业务拓展。再者是高管频繁被处罚,或导致管理团队不稳定,影响战略决策和执行力。
总而言之,交通银行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营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削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行长的“压力测试”
罚单之外,交通银行的经营业绩同样堪忧,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多项经营数据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
2024年,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98.26亿元,同比增长0.87%;实现净利润935.86亿元,同比增长0.93%。看似增长的数据背后,实则主要依赖规模扩张。
2024年末,交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而净资产收益率(ROE)进一步下降为9.08%,跌至近五年最低水平且低于国有六大行的平均水平。
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3.74亿元,同比下降1.02%;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1.54%至253.72亿元,但增长质量仍有待改善。
从核心指标来看,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是最突出的问题。2024年的净息差为1.27%,到2025年一季度降至1.23%,创历史新低。对比2020年至2023年,其净息差依次为1.57%、1.56%、1.48%、1.28%,呈持续收窄态势。
非利息净收入大幅下滑加剧了盈利结构的脆弱性。交通银行2024年的非利息净收入为899.94亿元,同比下降3.72%。到2025年一季度,非利息净收入约237.7亿元,同比下降6.79%。
其中,交通银行的中间业务持续萎缩,直接削弱了盈利韧性。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69.14亿元,降幅达14.16%,到2025年一季度继续同比减少2.4%至115.94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尽管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24年末微降0.02个百分点至1.31%,拨备覆盖率同比增长6.73个百分点至201.94%,但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涨5.67%至1116.77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1.71%至1343.36亿元,显示潜在风险正在积聚。
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显现。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1154.51亿元,增幅为3.38%;不良贷款率为1.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0.41%,较上年末下降1.53个百分点;拨备率2.59%,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356.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36亿元。
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从16.02%降至15.9%,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2.11%降至12.0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24%微升至10.25%,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加大。为此,交通银行在2025年向财政部、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发行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2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将交通银行2025年一季度的多项经营数据与其他五大国有银行对比,其落后态势更为明显。
在资产规模增速方面,交通银行一季度的总资产为15.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1%,在六大国有银行中增速最慢,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增速均超过5%。在营收与净利润增速上,交通银行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二。
净息差则是交通银行最显著的短板,一季度末仅1.23%的净息差比六大行的平均净息差还低,较排名第一的邮储银行(1.71%)差距达0.48个百分点,反映出其资产定价能力与负债成本控制的双重劣势。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净息差)
资产质量指标上,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1.3%的不良贷款率在六大行中排名第四,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并列第五,均为1.33%,而不良率最低的邮储银行仅为0.91%。
拨备覆盖率方面,一季度末交通银行以200.41%排名第五,中国银行以197.97%排名第六,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以297.81%、266.13%占据前两名。
整体而言,交通银行在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等指标上均未展现出竞争优势,多项核心数据处于六大国有银行的中下游水平。
在人事方面,2024年以来,交通银行系统反腐态势持续高压,已有多名领导干部被查。例如,2月4日,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周宝志被“双开”;2月8日,交通银行金融科技部原总经理周彦倜被政务开除并移送起诉;6月12日,交通银行黑龙江分行国际业务部原总经理王立宪被查;7月31日,交通银行无锡分行原副行长盛金才被“双开”;8月24日,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郭宏伟被查;12月30日,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王东被查。
2025年上半年,又有2位交通银行原高管被查。1月7日,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业务处理中心总经理周土胜被查;2月26日,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原资深专家屠粮钢被查。
在交通银行处于合规与业绩的“两难棋局”时,2024年6月,张宝江正式出任交通银行新一任行长。公告显示,张宝江曾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安徽省分行行长,总行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总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
在2025年一季度开局不利的形势下,交通银行新行长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如何扭转营收下滑、净息差垫底的局面,是其首要任务。其次,面对频发的违规罚单,如何重建内控体系、推动合规管理。再者,如何稳定管理团队、重塑健康的企业文化,是长期挑战。此外,如何协调“新帅”与“老将”的关系,也是对管理智慧的考验。
今年8月,交通银行即将发布2025年的半年度业绩报告,预计也是对新行长上任满一年的又一次“压力测试”。(图源:交通银行官微、企业预警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