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F2P VR游戏井喷,《Gorilla Tag》的成功可以复制

IP归属:广东

2025年3月初,一款名为《Animal Company》的F2P VR游戏在Quest商店的周收入榜上,已悄然超过大名鼎鼎的《Gorilla Tag》和《Beat Saber》,成为当周Quest平台收入最高的VR游戏,用户评分次数也接近10万量级。

自2021年《Gorilla Tag》问世以来,这款现象级作品就成为F2P VR游戏的代表,它不仅带起了“大猩猩手部撑地式”移动操作趋势,更将视频网站的病毒式营销和“F2P+内购”商业模式玩得愈发炉火纯青,尤其在青少年VR用户群体中拥有超高的人气。2024年,《Gorilla Tag》的玩家数量已超过1000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00万,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00万,收入更是突破1亿美元。

《Gorilla Tag》的成功引来众多开发者竞相效仿,如今,包括《Animal Company》在内的更多F2P VR游戏正在崭露头角。根据VR陀螺统计,2024年Quest平台用户评价数破万的F2P VR游戏多达5款,无论从玩法设计的角度还是商业运作的模式,它们都有一些共性,似乎也印证了在当前的VR游戏市场,《Gorilla Tag》的成功可以复制。

Quest周收入榜每周更新,前12名有一半是F2P游戏。

5款F2P游戏2024年度评价数过万

根据陀螺研究院撰写的《2024年度全球VR游戏产业报告》,2024年上市的VR游戏中,免费内容占比27%。其中在“2024年Meta Quest新作人气TOP 10”排行榜上,有5款F2P VR游戏上榜,分别是: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28日,由VR陀螺统计。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5款作品的玩法特色:

▊Yeeps: Hide and Seek

  • 核心理念:Gorilla Tag×Fortnite

玩家的形象类似布偶,操作方面学习了“猩猩式”移动方式,并将《堡垒之夜》和《我的世界》的建造元素很好地融入其中。

在《Yeeps》中,除了基础的“捉迷藏”规则外,玩家还可以用布偶肚子里的填充物来制造功能型道具,如降落伞、诱饵等。沙盒模式中则能放置各种素材来搭建场景,创建自己的关卡。游戏后来还更新了支持分组对抗的战争模式,动作对战的竞技场模式等,玩法早已不再局限于捉迷藏。

▊Animal Company

  • 核心理念:Gorilla Tag×Lethal Company

从画面风格上看,本作可以说是《Gorilla Tag》的恐怖版,角色形象丑得有些惊悚,还能做出张大嘴、眼球突出的夸张表情。移动同样是“猩猩式”,玩法则借鉴了2023年问世、好评如潮的多人联机合作游戏《致命公司》。

玩家们可以在《Animal Company》中定制自己的动物形象,与朋友们一起前往洞穴、下水道、森林等阴森的环境,从各种恐怖怪物的追踪下收集战利品,逃出生天。同伴间相互协作(或坑害)是此类游戏的最大乐趣,因此直播和视频的节目效果往往也很足。

▊DigiGods

  • 核心理念:Gorilla Tag×Rec Room

本作在猩猩式移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UGC功能,任由玩家们发挥创意、制作关卡,在联机游玩之余还能共同建造,一起构筑新的玩法。不免让人想起曾红极一时的《Rec Room》。

《DigiGods》本身提供了具备足够创造性和可能性的VR/MR沙盒平台。玩家可以先在地图里游玩、探索,一旦发现喜欢的部件就用内置货币“买下”它,然后就能在创作时使用这些部件。在创作模式中,则可以自由构建地图、制定规则,射击、动作、对战、跑酷等玩法都能实现。

▊GRAB

  • 核心理念:攀岩跑酷 + UGC

由德国的独立开发者使用自研引擎Rayne制作的VR游戏,因此画面在这几款F2P中相对简陋,也显得不那么“Gorilla Like”。

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攀爬、跳跃、摆荡等动作,让自己尽快抵达终点,同时避免跌落入深渊或熔岩,支持12人联机。VR游戏里并不乏此类攀岩跑酷的玩法,UGC和活跃的社群是《GRAB》得以火爆的重要原因,目前日活用户超过15000人,社区制作的关卡则已突破惊人的90万个!

▊Monkey Doo VR

  • 核心概念:画风可爱 + 欢乐恶搞

游戏采用卡通渲染画面风格,玩家化身为猴子,除了手部撑地的移动方式外,也可利用丛林里的藤蔓和石块等进行攀爬。

《Monkey Doo VR》的玩法模式包括主打PvP的香蕉收集,与队友合作击退鳄鱼群的PvE模式。最近更新的“Xongo的复仇”模式需与同伴们深入古老的矿井,略微带有恐怖色彩。虽然“扔粪球”的攻击方式略显恶趣味,但粪球本身也有五官,可爱的画风降低了可能给玩家带去的不适感。

 

传承元宇宙核心理念,但以小博大

纵观上述5款F2P游戏,无论多人合作还是对抗,强社交属性的联机玩法是其共性,还有三款作品提供了较强的UGC创作功能,不免让人想起曾经一度爆火的“元宇宙”。

前几年当“元宇宙”的概念盛行时,以《Roblox》《Rec Room》《VRChat》《Horizon Worlds》为代表的作品开始崭露头角。许多厂商都竞相效仿,将VR、社交和UGC绑定在一起。然而大多数打着“元宇宙”旗号的虚拟世界看似庞大实则空洞无物,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用户黏性,很快便无人问津。

如今,“元宇宙”越来越鲜有人提及,反倒是一些强社交VR F2P游戏将其核心理念传承了下来。开发者先是构筑起具备一定可玩性的小天地供玩家游玩和交流,再通过对玩法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牢牢勾住用户,并给予充分的创作自由度,让更多内容通过社区“长出来”。

比如《DigiGods》的“怪兽”和“中世纪”更新,都是风格截然不同的素材包,“WARZONE”则引入了更多的射击元素。后来该作还与《Until You Fall》《Neko Atsume》等游戏展开官方联动,运营得风生水起。《Animal Company》更是几乎每周都有更新,涵盖新地图、新工具等大大小小的内容。

《DigiGods》与《Monkey Doo VR》这两款F2P VR游戏之间也能形成联动。

在免费游玩、保证用户基数的基础上,持续运营与内购要素才是这些F2P VR游戏的长久生财之道。

前文介绍的5款代表作品,其具体的内购内容也大同小异,主要包括游戏内货币、角色皮肤和大量的装扮类道具,用来彰显玩家的个性,此外还有增加UGC的可用素材或是新的关卡包。强社交属性所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朋友之间会想方设法让角色形象显得与众不同,而为了联机也要一起购买新的关卡或玩法模式。

同时,游戏内往往还会通过日常任务、登录奖励等方式给予玩家稳定的内置货币收入,同样能用来购买一些奖励元素。这种奖励设计与移动端游戏类似,但VR F2P游戏基本不会设计破坏竞争平衡的P2W(Pay to Win)元素。

根据Meta官方演讲佐证,应用内购买 (IAP) 收入占商店总收入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相关阅读:【GDC 2025】Meta游戏总监:开放商店负面影响甚微,总付费量全年净增长12%

《Yeeps: Hide and Seek》的付费DLC和更新。

Quest平台主力用户正悄然变化

Meta的游戏总监Chris Pruett在最近GDC 2025的演讲中提到:“Quest的主要受众已从核心游戏玩家和早期VR使用者转变成了更广泛的人群……随着每款新设备的推出,青少年用户的数量都在增长,尤其是在《Gorilla Tag》等社交竞技游戏中。”

实际上,根据Meta的官方统计,免费游戏现在已占据Quest用户总时间的70%。Meta的元宇宙内容副总裁Samantha Ryan也公开表示:“在应用内购买大幅增长的推动下,Quest平台2024年的总支付量增长了12%。

Chris Pruett在演讲中对《Yeeps: Hide and Seek》和《Gorilla Tag》等F2P游戏大加赞赏。

VR平台用户画像的变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开发者。

由《工作模拟器》和《度假模拟器》的开发商Owlchemy Labs打造的免费VR多人休闲类游戏《Dimensional Double Shift》,上线5个月的时间里下载量突破50万次,是该工作室史上“增长最快的游戏”。

今年年初,瑞典老牌VR游戏公司Fast Travel Games决定裁员60%,理由是“2024年的销售额低于预期”。随后,他们将原价19.99美元的多人VR游戏《Mannequin》改为F2P(Steam版本下调为9.99美元),对商业模式做出积极转型。时隔仅仅不到三周时间,Fast Travel Games就宣布《Mannequin》在Quest平台获得10万新用户。

国内,由影核负责发行的VR游戏《驼崽派对》和《勇拳冲锋》同样在去年改为“免费+内购”的模式,以寻求市场破冰。

无独有偶,《Death Game Hotel》的开发商White Owls也在近日宣布,将于4月10日以F2P的形式重新推出该作(原定价19.99美元),多人游戏部分将免费提供给玩家,而单人模式则作为付费DLC,此外还有可选装饰等内购要素。开发者对此表示:“在任何平台上,商业模式都需要适应用户的趋势和需求。”

《Mannequin》三周获得10万名新用户,转型成效立竿见影。

结语

越来越多F2P VR游戏取得成功,让开发者看到新的曙光,就连制作出现象级爆款《Gorilla Tag》的Another Axiom也推出新品《Orion Drift》,积极探索新的方向。——相关阅读:《Gorilla Tag》团队新作公测,“F2P+强社交”模板能否再造爆款?

但是,过多的F2P内容犹如一柄双刃剑。随着Quest商店与App Lab全面融合,大量低创新、低质量的《Gorilla Tag》模仿者开始充斥在Horizon商店页面,平台对此熟视无睹。许多开发者抱怨自己的原创作品得不到应有的曝光,Meta和SONY等硬件厂商也不再投入大量资金在第三方VR游戏的开发和宣发支援上,VR开发者只得“抱团取暖”。

去年科隆游戏展期间,以Vertigo Games、nDreams为代表的8家VR游戏公司就联合推出了Home of XR大型展台,集中展示VR游戏新品。刚刚结束的GDC 2025上,也专门讨论了这一议题。——相关阅读:【GDC2025】Quest开发者联手应对VR游戏曝光度危机

本文列举的爆款F2P VR游戏,基本不依赖平台推荐或游戏媒体等传统宣发途径,在YouTube、TikTok、Twitter和Twitch等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的传播效果才是它们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趣味的玩法、吸睛的画面、主播魔性的笑声都是“噱头”,很适合这个短平快的时代,KOL和主播能起到带头作用,也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用户的关注。

国内VR游戏市场还处在早期,用户画像也与海外有所差异,并不是简单地照猫画虎就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或许在掌握这些作品的成功密码之后,国内才能真正涌现出现象级的F2P VR作品。

《Animal Company》在YouTube上广泛传播,效果不亚于《Gorilla Tag》。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VR陀螺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86744/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21019.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