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著名投资基金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简称 a16z)发布了其 2025 年《Top 100 Gen AI 消费者应用》,榜单中包含 50 个以 AI 为首要的网站产品排名(按 Similarweb 的独立月访问量计算)和 50 个以 AI 为首要的移动应用排名(按 Sensor Tower 的月活跃用户数计算)。
a16z 方面表示,自其上一份报告发布后仅仅过去六个月,消费者人工智能领域就被重新描绘,一些产品用户量激增,一些则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玩家一夜之间改写了排行榜。Deepseek 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领先的 ChatGPT 挑战者,AI 视频模型从实验性开始进入商业应用领域,所谓的“情感编码”正在改变谁可以用 AI 创作,而不仅仅是使用它。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竞争变得比以往更加激烈,而 a16z 用数据展示了,哪些 AI 应用正在被热捧,哪些 AI 应用正在挣钱,又有哪些 AI 应用已经超越玩具的范畴,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生成式 AI 应用市场呈现
“两超多强”格局
ChatGPT
从这份全球顶级 AI 应用榜单排名来看,过去一年腹背受敌的 OpenAI 顶住了竞争对手崛起的冲击,继续领跑全球 AI,稳居第一。
包含12款中国公司产品(图源:a16z)
包含10款中国公司产品(图源:a16z)
ChatGPT 以 4 亿周活跃用户数稳居双榜榜首,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比 43%(1.75 亿)。其增长得益于多模态模型 GPT-4o 和推理模型 o1 的发布,用户从 2023 年 11 月的 1 亿激增至 2025 年 2 月的 4 亿。
当 ChatGPT 预览版于 2022 年 11 月发布时,就成为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仅用两个月就达到了一亿用户。而后,ChatGPT 又用了 9 个月时间从 2023 年 11 月的每周 1000 万活跃用户增长到 2024 年 8 月的 2 亿,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截止 2025 年 2 月中旬,ChatGPT 每周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 4 亿,对比去年 8 月实现了翻倍。
图源:a16z
报告认为,先进的模型能力是 ChatGPT 数据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 OpenAI 将 GPT-4o、o1 等更多先进模型和能力引入 ChatGPT,不仅留住了老用户,同时还在持续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新用户。
从移动端数据来看,自 2023 年 5 月推出以来,ChatGPT 每月活跃用户量稳步增长增长 5%至 15%,而在 ChatGPT 的 4 亿周活跃用户中,约有有 1.75 亿人正在使用移动应用。
DeepSeek
OpenAI 之下,中国公司 DeepSeek 成为最大黑马,虽然 DeepSeek-R1 才上线不久,却能在短短 10 天内积累了足够的流量,在 Web 端全球所有 AI 产品中排名第 2。
DeepSeek 的全球扩张速度显著超越了其他通用助手 LLMs,该应用花了 14 天时间拥有 100 万用户,这一速度比 ChatGPT 的 5 天稍慢,但仅用 20 天时间,DeepSeek 用户量就突破了 1000 万,超过了 ChatGPT 的 40 天记录。
图源:a16z
在移动端,DeepSeek 于今年 1 月上线后,仅用五天时间就跻身月活跃用户排名第 14 位,到 2 月份跃升至移动端排名第 2 位,占 ChatGPT 移动用户基础的 15%。
此外,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基于平均每周每个用户的会话次数和用户使用分钟数可以发现,DeepSeek 用户在移动端上的参与度虽然还是落后于 ChatGPT,但已经略高于 Perplexity 和 Claude。
图源:a16z
榜单中体现的一些 AI 应用市场趋势
梳理下榜单中应用背后的公司可以发现,该榜单基本也呈现出了目前全球 AI 产业的竞争格局。在将网页端与移动端数据合并统计后,可以发现美国公司占据榜单主导地位,中国公司紧随其后。
在网页端排名中,字节跳动的豆包排名第 10;月之暗面排名 11;海螺视频排名 12;快手可灵排名 20,全部超过了 Sora、Midjourney、Runway 等知名产品。
在移动端排名中,百度 AI 搜索排名第 4;夸克 AI 第 6;豆包第 7;DeepSeek 则由于在多个国家、地区被禁止下载使用的缘故,最后排名第 14。
在这些应用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视频生成应用。与文生文、文生图等早就实现稳定可用的应用相比,文生视频在过去一直处于真正可用性的边缘,直到过去六个月间,才终于实现了在质量和可控性方面的重大进步。
而从目前的应用排行来看,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目前正领先于美国企业。
在网页端,可灵 AI、海螺 AI 和 Sora 都成功入选,截至 2025 年 1 月,可灵和海螺在月访问量上均超过了 Sora。原因在于 Sora 的首次公开(2024 年 2 月)虽然早于可灵(2024 年 6 月)和海螺(2024 年 9 月),但正式版应用直到 2024 年 12 月才发布,且发布后生成效果表现不如预期。
a16z 认为,视频模型提供的竞争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但在输出风格和用户界面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Sora 以其全能的视频生成器而闻名,海螺在严格遵循提示方面表现出色,而可灵则提供了许多额外的功能,如相机运动控制和唇同步。
图源:网络
除了视频以外,中国公司上榜的应用基本集中在聊天机器人、AI 搜索、多模态生成工具等,包括夸克 AI、美图秀秀、BeautyPlus 等,聚焦电商、短视频等本土化需求,而美国上榜应用除了与中国重叠的领域外,还包括 Hugging Face、Cursor 等 AI 编程工具、平台,有助于推动全球协作。
当然,榜单中还出现了像印度代码搜索应用 Blackbox AI(第 25 名)、教育 AI 应用 Brainly(第 30 名);韩国实时 3D 建模工具 Leonardo.ai(第 28 名)等其他国家应用。
但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还是以霸榜之势席卷了几乎所有的生成式 AI 赛道,全球 AI 应用“两超多强”格局已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榜单之外,a16z 还罗列了 10 家潜力榜单公司,包括视频生成工具 Runway,这些企业在未来或许有望冲击前百。
图源:a16z
那些被提及但还没“出圈”的
中国 AI 应用
除了 DeepSeek、豆包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应用外,榜单中还出现了其他国产 AI 应用的身影,他们虽然还没有 DeepSeek 那样出圈级别的知名度,但在 AI 圈子中也都是小有名气。
CrushOn AI(网页端 24 名)
CrushOn 可以说是 2024 年国内最火的出海 AI 应用之一。公司创始人 Yue(Julia) Zhu 曾在字节跳动担任游戏策划负责人,后加入 Deepdot 负责产品,于 2023 年正式推出 CrushOn。
作为一款聚焦于虚拟伴侣交互的应用程序,CrushOn 以 18-24 岁的年轻男性、尤其是 ACG 文化爱好者为主要用户群体,自发布以来发展迅猛,2024 年 3 月用户访问量突破 2000 万,单次访问时长 16 分钟,全球排名第三。
在功能方面,CrushOn AI 允许用户创建具有独特个性、背景故事和对话风格的 AI 角色,也能从游戏、动漫、电影等丰富的预设角色库中挑选角色,应用支持用户与 AI 角色开展各类角色扮演场景互动,如模拟知名动漫或游戏角色进行交流。
从特点来看,CrushOn 高度个性化,用户可全方位定制符合自身需求和幻想的 AI 伴侣,并设置个人简介,提升对话沉浸感。
CrushOn 最为特殊的地方在于,该应用不设 NSFW 内容过滤器,意味着用户可通过开关自由选择交流内容,包括成人内容和其他开放话题,这也让 CrushOn 被冠上了“擦边”的名号,此外,用户还能分享聊天记录至社区,浏览并载入他人分享的对话。
图源:网络
Cutout.pro(网页端 29 名)
Cutout.pro 是 2018 年推出的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在线图像和视频编辑平台,该应用背后的 LibAI 团队主要由清华、浙大和海归精英组成,联合创始人兼产品总监曹仁奕 2002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深耕电商领域数年,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和流量运营经验。
从功能上看,Cutout.pro 具有图像编辑和视频编辑能力,能实现 AI 背景移除、一键去除视频背景、AI 滤镜等多种功能,适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社交媒体内容创作、市场营销等多个应用场景。
有数据显示,目前 Cutout.pro 每月约有 1400 万左右独立访问量,与 Midjourney、Gemma 等接近。
图源:网络
Zeemo(网页端 35 名)
Zeemo 是一款由北京蓝色脉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 AI 视频编辑应用,公司创始人张冠群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任搜狗手机输入法技术负责人。
Zeemo 涵盖字幕添加、视频转录、视频格式转换、视频中添加表情、字幕提取等大部分视频编辑工具的基础功能,可自动识别并转录 95 种语言的语音,字幕翻译功能支持 124 种语言,支持为视频在 TikTok、Instagram、YouTube 等平台提供流行的动态 AI 字幕视觉效果,并能针对不同平台要求生成符合发布的视频形式。
该应用主要面向视频内容创作者,自 2022 年上线后成绩亮眼,手机应用下载量超 700 万,其中仅印度的下载量就接近 300 万,2025 年 1 月访问量达 1159 万。
图源:网络
Talkie(网页端 39 名)
Talkie 是一款由 MiniMax 推出的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于 2023 年 6 月正式上线海外。
在功能方面,Talkie 不仅能让用户与唐纳德・特朗普、泰勒・斯威夫特等名人的 AI 版本展开对话,还能根据自身喜好,创建定制化浪漫伴侣,自由设定虚拟角色的外观、人生经历和声音等,聊天形式也十分多样,可通过短信或电话进行,AI 还会生成可能的回复供用户参考。
Talkie 在海外受欢迎程度极高。2024 年 4 月 6 日,Talkie 日活跃用户数飙升至 931 万,其中 Android 端用户达 735 万,iOS 端用户有 195 万,日活用户主要分布在美国(占比 55.18%)、孟加拉国(占比 8.34%)、菲律宾(占比 14.99%)和英国(占比 10.49%)。
在美国,Talkie 曾创下免费娱乐应用排名第 5 的成绩,在当时的 AI 应用类别下载次数仅次于 ChatGPT 和微软的 Copilot。
图源:网络
Monica(网页端 41 名)
Monica 是蝴蝶效应推出的一款一站式 AI 助手应用,而蝴蝶效应就是近期国内“一码难求”的全球首个 AI Agent 产品“Manus”背后的公司。
公司创始人肖弘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 90 后创业者,此前曾创立夜莺科技,推出服务超 200 万 B 端用户的 “壹伴助手” 和 “微伴助手” 。2022 年,肖弘正式创立 Monica,专注 AI 助手开发。
功能上看,Monica 集成了聊天、搜索、写作、翻译、艺术创作等多项功能,并整合了多个大语言模型,用户可在应用中咨询各类知识,或是利用写作功能,按需求生成不同类型、长度、语气及语言的文本,或是借助翻译功能,实现网页或文本的快速翻译 。
截至 2024 年,Monica 用户数量已达 1000 万 ,在海外同类产品中位居头部,保持可观盈利。2025 年 2 月,Monica 推出国内版,并免费开放部分功能。
图源:网络
PicWish(网页端 49 名)
PicWish 是深圳市网旭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1 年推出的一款 AI 驱动的一站式图像编辑平台工具,网旭科技业务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视觉领域的应用,不断更新迭代 PicWish,挖掘图像处理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
功能方面,PicWish 面向电商、社交媒体场景,可实现诸如 AI 背景移除、图像增强、AI 生成等功能,有数据显示,PicWish 在 2024 年 10 月访问量就已突破 840 万。
图源:网络
Joyland(网页端 50 名)
Joyland 是由杭州大模型初创公司西湖心辰在美国通过 Generatively 注册推出的 AI 虚拟陪伴产品 。
西湖心辰核心业务聚焦于 AI 心理咨询领域,于 2023 年 7 月推出自研的通用大模型 “西湖大模型”,2024 年 9 月发布国内首个端到端语音大模型 “心辰 Lingo”,目前,西湖心辰已获得 BV 百度风投、西湖大学产业基金、蓝驰创投、汤姆猫、凯泰资本、西湖科创投、西湖教育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平台等机构的数千万美元投资。
凭借西湖大模型,用户能够在 Joyland 平台上与各类虚拟角色进行多样化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情感陪伴、趣味聊天等服务。
有数据显示,Joyland 目前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在 2024 年 8 月下载量虽不足 10 万,但环比增长高达 564.2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
图源:网络
可以发现。以上提到的国产 AI 应用基本都是出海产品,在海外市场收获了较高的曝光度。在 DeepSeek、豆包等的光环之下,我们也可以更多地关注这些已经在各自领域闯出成绩的 AI 产品们。
结语
a16z 的该份榜单更多在于梳理 AI 应用产品的现状,在过去的一年,AI 产品的扩展速度比以往更快,用户参与度更高,仍也有许多领域有待突破。
例如,报告中就提到,最受欢迎的应用并不一定能带来最多的收入。一些用户数量较少的应用实现了更高的转化率和每用户收入,照片和视频编辑器在收入榜单中占 20%,在月活跃用户榜单中占 24%。
同时,使用量排名前三的专用视频编辑器与按收入排名前三的应用有所不同,表明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应用程序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高级别专业功能的应用程序。
当然,该份榜单透露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消息是,在 DeepSeek 强势登顶前二的情况下,还有许多中国 AI 产品也在抢占世界 AI 格局的版图,在头部科技企业+AI 初创公司的包围下,全球 AI 格局已经忽视不了中国 AI 的声音。
中国 AI 已不再是追随姿态,而是开始定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