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推出全息成像+纳米光子超表面波导的AR眼镜方案

IP归属:广东

编译/VR陀螺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正在开发一种新的人工智能辅助全息成像技术,并声称这种技术比其他AR技术方案都更薄、更轻、质量更高。目前,实验室版本的全息成像技术视场角很小,在实验室里只有11.7度,远远小于Magic Leap 2和微软的HoloLens。

但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成像实验室(Computational Imaging Lab)用一整页的篇幅介绍了不同的视觉辅助工具,这些辅助工具表明,斯坦福大学可能正进行特别的研究:更薄的全息组件组合在一起,放入标准的眼镜框架中,经过训练后可以投射出逼真的、全彩的、出现在不同深度的移动3D图像。

现有AR眼镜(a)和原型眼镜(b)与3D打印原型眼镜(c)的光学效果对比。(图源:斯坦福计算成像实验室)

与其他AR眼镜一样,它们也使用波导,研究人员表示已经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纳米光子超表面波导”,可以“消除对笨重的准直光学器件的需求”,并开发出一种“学习型物理波导模型”,利用AI算法大幅提高图像质量。该研究称,这些模型是“利用摄像头反馈自动校准”的。

物体(包括真实物体和AR虚拟物体)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图源:斯坦福计算成像实验室)

尽管斯坦福大学的这项技术目前还处在原型阶段,其模块似乎是附着在3D打印的眼镜框架上,但研究人员仍然希望颠覆目前的空间计算市场,如苹果的Vision Pro、Meta的Quest 3等头显,也包括Meta开发中的真正的AR眼镜。

来源:theverge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VR陀螺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86744/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12499.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