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公司赴港 IPO,“造血”难顶“烧钱”快

IP归属:四川

自去年下半年ChatGPT火爆全球以来,AI概念被市场重新热炒,大量AI公司萌生上市想法。港交所也于2023年3月推出18C新规则,进一步放宽科创企业特别是AI公司上市条件,这为AI公司上市创造了良好契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看到许多AI公司在实际经营中效益并没有预期那么好,未来盈利之路仍在不断探索中。

一、AI概念热潮带动公司上市

(一)ChatGPT让AI概念再度升温,多家公司积极备战上市

2022年11月底,OpenAI推出ChatGPT对话机器人后,掀起了全球AI热潮。在强劲的市场预期下,上市公司寒武纪、海天瑞声等AI概念股应声大涨,寒武纪从年内低点涨幅高达245%,海天瑞声也涨幅近95%。这让众多未上市AI公司看到了窗口期,纷纷提上日程来备战IPO。

根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38家AI或数字化公司在港交所排队IPO,占整个港交所IPO总数的约40%。这些公司涵盖药物研发、汽车芯片、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AI行业的明星公司,如药物研发平台公司英矽智能、语音公司云知声、自动驾驶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等。

(二)港交所推出18C新规则,进一步放宽AI公司上市条件

港交所也看到市场对AI创新的需求。为吸引更多AI科创企业来港上市,港交所于今年3月底推出全新第18C章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或无利润的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降低了企业上市门槛。这给AI公司带来突破,使其有更大概率通过审批上市。

18C规则面向五大科技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新材料、新能源及AI和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公司。这为AI公司的上市及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黑芝麻智能就是首家正式递交招股书的18C规则公司。业内认为,该举措有助进一步丰富港交所市场,也使香港在全球科创板块的地位更加突出。

二、英矽智能、云知声等科创公司业绩面临挑战

在AI创新公司积极备战上市的同时,这些公司普遍面临业绩不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共性问题,这是否会成为其上市和融资的绊脚石?

(一)英矽智能:药物尚在试验阶段,连年亏损超7亿元

英矽智能是一家总部在香港的AI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是利用自主研发的AI平台加速新药研发。该公司由加拿大科学家Alex Zhavoronkov创立,已在香港提交IPO申请。

问题在于,英矽智能核心产品:一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实际实现销售收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药物研发服务收入,非常有限。2021年和2022年,英矽智能的营收仅为471万美元和3014万美元,但是两个年度的亏损总额却高达3.52亿美元,经调整亏损达1.1亿美元。

由于英矽智能没有真正的药品销售收入,依靠药物研发服务很难支撑高昂的研发和运营成本,因此过去两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这对其上市融资构成了挑战。同时,英矽智能的药物仍需长期临床试验考验,盈利能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二)云知声:语音转向AGI,三年亏损超5亿元

云知声曾是一家AI语音识别公司,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后,转型为通用人工智能公司。但公司过去三年的财务表现并不乐观。

2020-2022年,云知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亿元、4.56亿元和6亿元人民币,收入增长缓慢。而三年的净亏损总额却高达11亿元人民币,其中2022年亏损额也有3.75亿元。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过重,高达收入的40%以上。

云知声转型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后,研发投入可能更加庞大。同时,公司客户群体结构不稳定,回款周期长,现金流长期为净流出状态。这些因素都会对其盈利能力和上市融资构成挑战。

(三)黑芝麻:自动驾驶芯片尚无盈利,研发费高企

黑芝麻智能是一家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公司,是首批递交招股书的港交所18C规则科创企业。该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估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但是,黑芝麻智能目前 Revenue仍然很小。2020-2022年,公司营收仅为530万元、605万元和1.65亿元人民币,远远无法支撑巨额研发投入。三年来,黑芝麻智能的研发费用高达16亿元,远超收入。这导致公司亏损惨重,三年合计亏损达58亿元人民币。

自动驾驶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但要真正实现商业化盈利还需长期投入。黑芝麻智能的业绩情况也说明,即使在热门领域,科创公司仍面临“烧钱”快于“造血”的困境。这将挑战公司上市融资。

上述三家公司代表性案例说明,尽管AI创新公司备受资本追捧,但其本身业绩和盈利仍是最大难题。在热捧背后,投资者需要格外审慎客观判断公司的真实价值。

三、AI行业整体“造血”难,亏损现象普遍

不仅是个别公司,从近期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看,整个AI行业正面临普遍的“造血”难题。

(一)上游公司浪潮信息、寒武纪业绩下滑

在AI产业链上游,为Cloud Computing和AI提供基础设施的浪潮信息近期业绩下滑。该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60%至70%。寒武纪作为AI芯片龙头公司,也出现业绩置换,调整后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这表明,即使是上游卖“铲子”的公司,在AI热潮初期也很难直接转换为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数据中心建设需要时间,用户采购周期长。这让上游公司业绩短期受挫。

(二)中游公司科大讯飞大幅盈利警告

在产业链中游,提供AI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公司科大讯飞,也在近期发布了大幅盈利警告。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70-80%,甚至可能亏损达3亿元。

科大讯飞的窘境进一步显示出,中游公司转化AI技术为现金流也十分艰难。在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化模式前,创新公司很难避免亏损加剧的困境。

(三)投资谨慎看待,盈利能力存不确定

综上所述,从上至下游,AI公司普遍面临“造血”难题,利润增长严重滞后于营收扩张。考虑到行业政策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投资者需要谨慎看待AI公司,耐心等待其盈利能力得到验证。

四、结语

(一)AI行业前景广阔,但盈利路径不明朗

综合来看,AI技术带来巨大机遇,相关公司也备受关注。但是,行业整体的盈利路径还不明朗,面临诸多挑战。英矽智能、云知声等公司业绩并不理想,连寒武纪、科大讯飞这样的上市公司也亏损加重。“烧钱”快于“造血”是整个行业的共性特征。

(二)公司需不断适应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AI公司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比如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提高,都会对业务带来影响。 ChatGPT在中国也无法直接应用。这需要公司保持敏锐的政策触觉。

(三)投资者谨慎看待,理性判断公司价值

因此,尽管前景广阔,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判断。不能被市场热潮所迷惑,需要关注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商业化进程、管控风险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才能明确公司的内在价值。过热的估值也需要保持足够警惕。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元宇宙产融研究院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898981/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10888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