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解锁更有价值的互联网

IP归属:重庆

撰文:Jad Esber & Scott Duke Kominers,哈佛商业评论

编辑:南风

前言:互联网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当今天的主流平台严守着他们的用户数据宝库,并通过网络效应保持优势的时候,新公司——通过其所谓的“Web3”模式——正在向用户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在 Web3 中,用户拥有他们创建的任何内容 (如帖子或视频) 和他们购买的数字对象,而不是平台对底层数据的完全控制,且这些数字资产通常是便携式的。这种新范式有几个重要的优势:如果这些新公司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它们就更容易与老牌公司竞争;Web3 并不是那么零和,因为用户锁定不是主要目标;而且它更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因为一些关键操作可以在区块链上编码为可审计和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约”。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 Web3 中发布产品要容易得多。

今天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平台是建立在聚合用户和用户数据的基础上的。随着这些平台的发展,它们提供价值的能力也在增长——这要感谢网络效应的力量——这使它们能够保持领先地位。例如,Facebook (现已更名为 Meta) 的用户行为数据帮助该平台调整其算法,使其内容 feed 和广告定向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亚马逊 (Amazon) 利用其广泛的客户需求视角,优化物流配送和开发自己的产品线;YouTube 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视频库,包含了来自各种各样的创作者的视频,使其能够为观众提供几乎任何话题的内容。

在这些商业模式中,锁定用户和他们的数据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因此,传统互联网平台通常不共享数据,即使是总体数据——这使得用户很难导出他们的社交图谱和其他内容。所以,即使用户对某个平台越来越不满意,离开往往是不值得的。

但这一切都可能会改变。虽然新公司很难用自己的方式挑战像 Meta 这样的“Web 2.0”公司,但现在的公司——通过其所谓的“Web3”模式——正在提出一种新颖的价值主张。尽管围绕着元宇宙和 NFT 金融化的项目有很多公开的讨论,但 Web3 是一些开发者所认同的一种从根本上不同的方法。Web3 基于这样的前提,即除了利用用户获取数据来赚钱,还有另一种选择——建立与用户直接共享价值的开放平台将为每个人 (包括平台本身) 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 Web3 中,用户通常拥有他们创建的任何内容 (如帖子或视频) 以及他们购买的数字对象的所有权,而不是平台对底层数据的完全控制。此外,这些数字资产通常是根据公共区块链上的互操作标准来创建的,而不是被私密地托管在公司的服务器上。这使得这些资产具有“便携性”,也即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户原则上可以随时离开任何给定的平台,只要他们想离开该平台,并转移到另一个平台——携带他们的数据一起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数字公司的运营方式:用户能够将他们的数据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这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很可能要求公司更新他们的商业战略。如果一个平台不能为用户创造足够的价值,用户可能会直接离开。事实上,在 Web3 中,新公司可以明确地激励高级用户转向它们——例如,NFT 交易平台 LooksRare 最近通过所谓的“吸血鬼攻击”发布,奖励那些从主流 NFT 平台 OpenSea 转向 LooksRare 的用户。

但与此同时,Web3 的动态不是那么零和,这意味着一个平台的整体价值创造机会可以更大。通过建立在一个可互操作的基础设施层上,使平台可以很容易地连接更广泛的内容网络,从而扩大了平台可以为其用户提供的价值规模和类型。例如,可以从用户已经在区块链上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启动一个 Web3 艺术画廊,而不是要求他们直接将艺术作品上传到该平台上。

即使对于早已成立的平台,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内容来源方法。例如,Twitter 最近推出了一项功能,用户可以在他们的个人资料中显示他们拥有的 NFT;Instagram 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对于新平台来说,整合现有数字资产的能力对于解决所谓的“冷启动问题”至关重要——这是因为,由于缺乏初始内容,平台很难在早期获得发展势头。

此外,这种基础设施层意味着,在Web3 中与创建用户信任相关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公共账本上管理数字资产,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哪些资产存在,谁拥有哪些资产,这在以前是 web 上的一个难题。例如,如果一位数字艺术家声称一件新艺术品限量发行 489 版,那么未来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在区块链上验证这一点,而不需要相信艺术家本人,也不需要画廊或其他中介提供这样的保证。

这个信任框架将扩展到运行 Web3 平台的软件:一些关键操作可以在区块链上编码为可审计和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约”。这使得平台设计者能够预先确定某些设计功能,如定价规则、版税协议和用户奖励机制。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至少在理论上——在 Web3 中发布产品要容易得多。即使是一个不知名的企业家,也可以在没有获得现有平台许可的情况下,开发出接入现有网络的产品。事实上,在 Web3 中,用户有时不需要信任项目背后的公司 (或人员);相反,他们只需要相信代码本身。例如,最近一些支持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努力的筹款活动,都是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的,这些合约会自动将收到的所有资金转移给乌克兰政府或相关慈善机构;这意味着即使该行动的组织者是完全匿名的,捐赠者也可以相信自己捐出的资金会得到合理的使用。

当然,考虑到 Web3 早期的金融用例和大量的交易,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炒作来策划骗局。今天的许多 Web3 体验都是为精通技术的高级用户设计的,而普通用户可能对应用程序或平台的实际功能只有有限的了解,更不可能审查源代码来验证它的功能是否如所描述的那样。在 Web3 技术变得安全并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接入现有的网络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自动解锁 (获取) 现有用户。就像所有的创业企业一样,开发一款能够解决真正用户需求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旦你解决了用户的需求,通过 Web3 利用已建立的网络将使产品的部署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使平台后端开放且可互操作将能够复合创新,并激励开发人员构建基础架构层。例如,koodos——一个允许人们从互联网上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的 Web3 服务——正在构建一个共享的基础设施,任何网络都可以访问和改进。(披露:本文作者Esber联合创办的 koodos。)

共享基础设施意味着应用程序可以专注于构建优秀的体验,推动平台设计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一个应用程序对其市场的理解体现在它的用户体验和界面上——因此,即使在 Web3 中,用户体验也将继续将消费应用程序区分开来

Web3 平台也有潜力通过社区参与和社会凝聚力解锁一种新颖的、特别强大的网络效应形式。拥有数字资产会培养一种心理上的所有权,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对一款产品的投入如此之多,增加用户粘性。一个平台的用户真的变成了平台的“粉丝”,他们通过共享的平台体验形成了一种纽带——就像一个运动队或不知名乐队的粉丝把自己视为一个社区一样。

上图:本文作者 Kominers 拥有的一个 Adam Bomb Squad NFT

例如,流行的街头服饰品牌 The Hundreds 最近就出售了以其吉祥物 Adam Bomb 为主题的 NFT。持有其中一个 NFT 就可以参加社区活动和获得专属商品,为该品牌的粉丝提供一种见面和互动的方式,从而增强他们的热情。The Hundreds 还自发宣布,它将向其部分服装系列中使用的Adam Bombs 相关的 NFT 持有者支付版税 (以商店代金券的形式支付)。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该品牌价值的去中心化,使得 The Hundreds 的社区对该 IP 更加依恋,并不遗余力地推广它——甚至有一些社区成员纹了 Adam Bomb 的纹身。

另一个例子是 SushiSwap,它是 DeFi 平台 Uniswap 的“分叉”——这意味着 SushiSwap 的底层算法克隆了 Uniswap 发布的代码。主要区别在于,SushiSwap 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品牌和社区,以及一个积极且持续的用户奖励系统,推动了更高的用户粘性和对平台的积极情绪;这使得它迅速成为 Uniswap 的成功竞争对手。

更普遍地说,共享所有权使产品与其衍生项目之间的激励更加一致,为每个人成为平台的构建者和贡献者创造了激励。底层的技术标准也使得每个 Web3 公司都可以其上进行构建。这意味着围绕某个平台的社区可以以一种比过去少得多的对抗性和具有更多衍生项目的方式共同创造——使该平台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强大。

在短期内,这种模式会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让与构建者或创作者。但是因为构建者得到的更多,他们有着强烈的动机去投入并为每个人做大蛋糕——这意味着从长远来看,Web3 也应该将提高消费者剩余。

总而言之:Web3 有潜力为每个人解锁一个更有价值的互联网。新公司可以在 Web3 基础设施上创建围绕其品牌和产品概念的社区,这比之前的网络迭代要容易得多。即使是成熟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接入基于区块链的内容网络来利用这些力量,并给予用户对其数据的一些所有权。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下一个网络时代可能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会更加开放。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Unitimes
收藏
举报
Unitimes
累计发布内容82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Unitimes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286342/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09960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