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出圈”和刷屏之后,Web3.0 热潮下的 NFT 安全如何保证?

IP归属:美国

最近一段时间,Web3.0不断“刷屏”,NFT疯狂“出圈”,有人撸空投,有人搞收藏,有人说,NFT的爆炸性增长正在推动Web 3.0的发展。

Web1.0 到 Web2.0 实现了内容的消费者向内容生产者的转变,其本质是进行了一次从物理世界向网络世界的平行时空的大迁徙,当我们畅谈 Web3.0 的发展时,不得不进一步提到关于区块链,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和防篡改的特性很好的对标了 Web3.0 的目标——创造新一代互联网,让每个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身份和命运。

Web3.0基于区块链而存在,承诺将隐私和数字身份还给用户,同时由于NFT等的应用,实现了新的互动水平。但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Web3.0热潮下NFT的诸多“危险”与“隐患”,最近NFT领域随处可见的“黑客事件”也证明了我们需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近期发生了哪些NFT合约安全事件?

4月21日,NBA的NFT项目合约遭受攻击,攻击者利用了签名未验证,在合约代码中,vData memory参数info在传入函数中未进行验证导致签名可复用,攻击者可以通过使用其他人的签名来进行Mint,导致项目方被疯狂“薅羊毛”。


而在4月23日,NFT项目Akutar惊现低级漏洞,它的AkuAuction合约由于智能合约本身漏洞,导致11539ETH(价值约3400万美元)被锁死在合约中。经成都链安技术团队分析,发现Akutar项目的智能合约包含2个漏洞:

第一个合约漏洞在processRefunds中,设计者根据refundProgress计数器进行循环退款,而如果有攻击者此时在fallback中进行revert则会导致后面的人都无法进行退款,这个漏洞被人在链上证明但没有进行攻击利用。

第二个漏洞在claimProjectFunds中,require语句(refundProgress > = totalBids)的totalBids变量应该是bidIndex,这个漏洞使得该判断条件永远失败,导致无法执行后续的提款操作。最终,导致项目方11539ETH(价值约3400万美元)被锁定无法提取。

可见关注NFT合约风险,变得越来越紧迫。

NFT合约问题包括哪些?

根据NFTSCAN数据显示,目前全球NFT项目已接近七万个,而且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中。

数据来源:NFTSCAN(统计时间:2022.4.25 18:00)

NFT作为Web3.0的底座,它的安全问题对行业发展同样重要,为了护航Web3.0的安全生态,成都链安通过智能合约形式化验证工具链必验对上千个NFT项目进行漏洞扫描,发现NFT常见的合约问题还包括以下几类:

业务逻辑相关问题:

此类问题可能直接导致合约的业务逻辑出错。

漏洞描述:chapterAuctionMinted的值永远为初始值,但是在此处使用的判断条件中,使用了该值进行条件检查。开发者可判断是否是相关逻辑缺失(可能导致NFT超量发放等业务逻辑安全问题),亦或是冗余代码。

漏洞描述:未检测返回值。在NFT项目中,经常存在有偿铸币的功能,调用者需要将作为铸币手续费的ERC20代币发送到NFT铸币合约中,然后NFT铸币合约为其铸造对应数量的NFT代币。但是部分ERC20合约存在假充值的问题,即转账失败不抛出异常而是返回false,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攻击者可以利用这点,在未支付手续费的情况下,铸造任意数量的NFT。开发者应根据VaaS扫描结果的建议,检查transferFrom操作的返回值或者使用safeTransferFrom函数进行ERC20代币转账。

代码规范相关问题

此类问题可能不会直接造成业务逻辑出错,但是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造成合约调用时有多余的gas消耗等。同时不规范的代码也容易导致编写时逻辑混乱,有隐藏的逻辑错误的概率更高。

漏洞描述:此处循环的结束条件为curr>=0,而curr为uint导致curr>=0恒满足。此处会导致循环无法正常结束。

漏洞描述:此处event中将string类型的数据标记了indexed,该写法会导致在事件结果中无法直接获得对应的string结果。

我们研究发现,大多数的NFT合约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安全审计,这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攻击事件的发生,造成资产的损失。所以NFT智能合约开发者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开发意识,了解智能合约开发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此外,在合约设计和实现时,注意代码实现的正确性。

本文来源:陀螺科技 文章作者:Beosin
收藏
举报
Beosin
累计发布内容50篇 累计总热度10万+

陀螺科技现已开放专栏入驻,详情请见入驻指南: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27547.html

Beosin专栏: https://www.tuoluo.cn/columns/author182600/

本文网址: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097263.html

免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陀螺科技观点或立场。
2、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将由作者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